米乐(中国)官方网站

米乐m62025中国餐饮四大趋势|米乐M6
米乐m62025中国餐饮四大趋势
栏目: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:2025-01-08
 2025年餐饮行业将迎来四大趋势:拼产业结构效率、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、消费分层趋势下个性化需求和场景需求飙升以及餐饮出海成潮流。  02产业结构效率提升需要餐饮品牌深度参与供应链建设,甚至完全自建,以降低菜品价格和提高整体效率。  03数据驱动将成为餐饮品牌的必修内功之一,通过分析消费者需求和行为,优化管理、生产流程和服务质量。  04随着消费分层趋势,餐饮品牌需关注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,提

  2025年餐饮行业将迎来四大趋势:拼产业结构效率、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、消费分层趋势下个性化需求和场景需求飙升以及餐饮出海成潮流。

  02产业结构效率提升需要餐饮品牌深度参与供应链建设,甚至完全自建,以降低菜品价格和提高整体效率。

  03数据驱动将成为餐饮品牌的必修内功之一,通过分析消费者需求和行为,优化管理、生产流程和服务质量。

  04随着消费分层趋势,餐饮品牌需关注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,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和服务,同时满足更多场景需求。

  05另一方面,餐饮出海将成为潮流,中国餐饮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,有望与海外餐饮市场融合,迎来全新局面。

  今天,我们重发一篇过往比较受欢迎的文章《2024,中国餐饮四大趋势》,希望对你有所启发。

  尤其,是在那些竞争特别激烈的行业。比如,餐饮。餐饮行业,是一个天生趋向于分散的市场,它包罗万象,也容得下万家灯火。可是,包罗万象,万家灯火,又意味着什么?

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3年,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,同比上升20.4%。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说:2023年餐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,增速领跑其他类型。

  与此同时,品牌餐饮的连锁发展,还在提速。整体连锁化率,从2021年的18%上升到了2023年的21%。其中,501-1000家规模区间的品牌门店,增长最快,达到了38%。

  因为,可能只有深度参与供应链建设,甚至完全自建,你才能把菜品的价格做低,整体的效率做高。

  例如,老乡鸡。老乡鸡的供应链,涵盖了上游采购端的养殖场和终端的中央厨房,通过冷链体系,实现多个区域的产品配送。例如,麦当劳。直接在供应商处进行定制化采购,进行多品类的预加工产品配送。又比如,蜜雪冰城、太二、巴奴……

 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,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,在发展初期,都利用一个爆品打开局面。比如,很多湘菜、川菜品牌的辣椒炒肉、小炒肉,像费大厨。又比如,塔斯汀的中国汉堡。

  米乐m6

  根据美团研究,过去的网红餐饮,寿命短的核心原因,可能就是因为后端的服务和供应能力,跟不上爆发的需求。

  当你的采购量是50斤的时候,你找到一个小贩,就能满足需求。当你的采购量是500斤的时候,你需要多找几个小贩。但当你的采购量到了5000斤,甚至好几十吨的时候,你就需要和固定的供应商签合同,保证长期稳定的高品质土豆供应。

  而要突破一个品类的供应链上限,做宽边界,自然要比突破十个品类的供应链上限要简单。与此同时,你又能把更多的研发精力集中在这个爆品上,再开发更多的衍生品,提高供应势能。

  有的,增加了食品加工厂。有的,自建物流。还有的,直接开始管理前端农业……越来越多的企业,出现在了链条之上。一二三产融合带来的产业结构效率提升,可能是餐饮行业下半场竞争的主题。

  那么,要管理这么多逻辑不同的企业,原有的管理手段,必然跟不上市场变化。

  之前,如果你只需要管理一个类型的公司,比如农场,比如门店,你用一套制度复制,可能就能达到目的。但现在呢?不光有上游的农业,还有中游的工业,加上下游的门店,成千上万名员工。

  钱花了不少,系统也都买下来了,数字都有,但整体的经营效益并没有多少提升嘛!

  其实,对于数字化来说,上系统,得到数字,可能仅仅是第一步。更重要的,也许不是数字化的技术,而是:

  通过数据,提前设计快餐的商业逻辑和模型。一旦跑通一次,结合历史数据倒推出发展,复制起来也很快。

  那么,怎么才能开一家卫星店呢?这就需要你,用数字模型的方式,先对投资进行测算。

  比如,大概的投资金额,是20万。比如,店铺面积,是30平米。又比如,打算做的SKU,是5类单人套餐。打算雇佣店员,是5人。等等等等。

  根据这个数据模型,你就能测算出自己的盈亏平衡线,也就是:一个月需要卖出多少单,人均客单价多少,才能负担得起租金和人力餐品成本。

  所以,你就能很明确地判断,市场上有哪些点位,适合开这样一家店。而一旦盈亏平衡算不过来,你也很容易找到原因,是流量不够,还是客单价不够高,还是人雇多了。

  利用早已积攒好的品牌价值,就能获得足够的单量,从而轻松越过盈亏平衡线。所以,如果你的品牌势能足够强,你完全可以采取“大店重服务,小店接外卖”的布局,组成你的整体业务模型,再用数据优化你的管理、生产流程。

  这,就是从数据去设计模型、修正模型,从而得到投资、管理决策的过程。而数据驱动,也大概率是每一家餐饮品牌的必修内功之一。

  根据美团数据,2023年,30元以下外卖消费占比达74.3%,出现了1.7%的增长。这说明,外卖消费正在变得更加理性。而在到店场景,91-120元的人均消费区间,出现了1.5%的增长,说明到店体验的用户,更看重品质要求。

  所以,你可以看到,2023年的小吃快餐的外卖消费,同比增长17.1%,到店同比增长达41.7%。11-30元,是主要人均消费区间。

  此外,中餐到店场景中,东北菜、苏菜和北京菜的同比增速,都超过了80%。

  有意思。要知道,东北菜的价位,多集中在人均60以下的区间。苏菜,多集中于90元以上的区间。北京菜两者兼具,既有60元以下,也有90元以上。

  与其去满足每个人嘴上所说的“需求”,不如去找到他的生活场景和人生关系,试着去经营它。

  假如你是一位商家,你该如何设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?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,你可能至少需要回答三个问题。

  那么,你的菜单,就要注意有没有老人小孩不能吃的,不能太刺激。装修上来看,就要多做4人桌,多做包间。服务培训上,就应该多去学习一些节假日、寿宴、百日宴相关的文化习俗。

  而当你把一个群体真正服务好之后,他们的延伸需求,也会自己生长出来。跟着职场妈妈来的家人,又有自己不同的社会角色,服务质量满意,就会有自发的口碑传播。

  之前做生意,是做菜,做服务,做装修。但现在做生意,不止于此。你还要从头考虑,你的顾客和场景。

  除了到店消费,你还可以拓展更多。比如,把火锅开到高校食堂,就像海底捞。把餐厅开到露营地,就像文和友。

  一家店能承载的流量,是有上限的。因为,你的门店面积就这么大,桌子就这么多。但是,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,在店里等顾客上门,可能就有些行不通了,你必须主动地去找消费者。

  如果你是大品牌,那么我建议你出海。如果你还没开始做,我建议你出海。如果你开始了,但做得很烂,我还是建议你出海。

  比如说,美国。根据番茄资本的数据,我们的每万人拥有餐厅门店数,是53家(还不包含企业和学校团餐门店),美国是25家,我们的供给,是他们的两倍还要多。并且,消费力有差距。即便是相同的产品,美国餐厅的客单价,也是中国的5-7倍。

  不光是美国,欧洲的英法德,北美的加拿大,都很相似。而像中东、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、北美的墨西哥,是一些更好的市场,成本更低,营收也高,增长速度会更快。

  另一方面,因为竞争激烈,无论生产技术、品牌营销、品类丰富度、产品创新力,还是数字化应用程度,中国餐饮品牌在全球范围内,都是领先的。这些年,餐饮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有了大幅的提升。

  比如,法律门槛。例如在美国,搞定签证,只是第一步。想租一个当地客人会经常光顾的好铺子,还需要有当地有社会地位的人为你推荐。而开店之前的各种审批,也要花很长时间。市政下水、消防、食品安全卫生……一项项查下来,对一个新手来说,开一家店花一到两年,很正常。

  又比如,供应链出不去。例如,有一些火锅品牌虽然在海外做的已经很不错了,但一个小小的麻酱出去,都很困难。所以,如果要出海,可能你要先在食材上,做一些妥协。想方设法在当地找到替代品,建立全球化供应链。甚至供应链出海,要先于门店出海。

  因为,高门槛会为你筛选掉更多竞争对手。只要你一个门店的模型成功了,就能快速复制。

  可以预见,在轰轰烈烈的大航海运动之中,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,越过各种难关。比如,法律、政策、市场关、供应链。而中国的餐饮业,也必定在这个过程中,和海外餐饮市场不断融合,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。

  今天有很多人,会感觉到着急和焦虑。原因之一,可能就是因为:我们正处于两个完全不同时代的交界。

  而数字化,就是你能不能通过一些数据,看到趋势,看到正在发生的未来,并且,下场参与。

  餐饮下半场,在拼产业结构效率。越来越多的企业,开始从经验驱动,来到数据驱动。消费分层之下,个性需求和场景需求越来越多地得到满足。出海成为潮流的背景下,中外餐饮业必定进一步融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