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在长宁区的一些社区食堂,老年人就餐时有了新的“饭搭子”——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车宣大队的民警们,在食堂为前来就餐的老人解答各类交通安全问题。许多老人在“沉浸式”学习中,提升了“知危险”“会避险”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。
城市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就在社区。推进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行动,是落实“人民城市”重要理念的生动实践。昨天,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,就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做了详细介绍,其中就包括社区助餐。从上海社区食堂这些年的发展来看,虽然社区食堂是老年助餐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并不代表只能为老人服务。卫生安全、价格实惠、用餐方便的社区食堂,正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“饭搭子”,也让社区食堂更“香”了。
不久前,米乐M6 米乐一站式“承包”一日三餐、咖啡、烘焙和其他“买买买”需求,光明城市厨房水城路社区食堂示范门店在网上刷屏,让不少人愿意跨区十几公里赶来。事实上,在我们身边,有不少集聚了多功能的社区食堂,像徐汇区枫林街道天龙党群服务中心·邻里汇,一层以社区食堂和社区咖啡厅为主,而在整个5层中,嵌入了20多项生活场景,包括便民理发店、长者日间照料中心、社区健身房等,充分探索“社区食堂+”的各种可能。类似这样的“幸福食堂”,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。
要使上海“15分钟社区生活圈”建设始终充满活力,“家门口的食堂”不仅应成为老人的“心头好”,也要让更多人的日常生活“有滋有味”。社区食堂在服务内容上,除了普惠性公共服务外,也可以融入商业化服务,适用市场化的定价、收费、运营办法,像嘉兴路街道社区长者食堂所在的市民驿站第五分站,米乐M6 米乐为社区居民打造下午茶空间。在下午非用餐时段,社区食堂提供咖啡和二十余种西点,人们可以在一楼活动室休憩聊天,品尝下午茶,结识更多“饭搭子”,扩大“生活圈”“社交圈”“爱好圈”。
社区食堂的边界是它的公共属性,但这并不是说社区食堂只追求“低价”。一味强调低价,并不能带来社区食堂的可持续,“共商共议”应成为社区食堂的常态。通过让“饭搭子”一起讨论定价、服务内容等,社区食堂的服务边界也会越来越清晰。
社区食堂从“老年餐桌”向社会“全龄”开放,聚焦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探索“社区食堂+亲子活动”“社区食堂+培训讲座”“社区食堂+夜校”等模式,在为人们带来满满幸福感的同时,也更加符合将公共空间嵌入社区生活的题中之义。
把最好的资源留给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个人,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他们。喜欢上海,每个人都有很多理由,社区食堂可以是其中一个。